參觀二七紀念館,緬懷革命先烈
追尋革命記憶,感悟紅色文化。2021年7月16日上午8點,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“奮斗百年路,啟航新征程”社會實踐隊從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西門出發,前往二期紀念館,尋訪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。
上午9點30分,實踐隊乘坐地鐵抵達紀念館。鄭州二七紀念塔修建于1971年7月1日,地處鄭州市“二七廣場”中央,塔身為雙星并聯式的混凝土結構。當年,隨著新塔的建成,當時的主管部門還成立了“鄭州二七大罷工紀念塔管理處”。它于同年9月29日正式落成, 10月1日對外開放。鄭州二七紀念館由鄭州二七罷工紀念塔、二七紀念堂、鄭州鐵路職工學校舊址、原日本駐鄭州領事館舊址四處近現代遺跡組成,是鄭州地區唯一一座近現代紀念館。
二七紀念塔共14層,其中塔基座為3層,塔身為11層。沿著大理石臺階往上走,進入展廳,墻壁上刻著鐵路工人的浮雕,旁邊擺放著參觀指引目錄。再往上,每層一個展廳,共八個展廳,八個主題:京漢鐵路的修建與早期工人運動、京漢鐵路總工會的成立、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、工人運動的恢復和再遭摧殘、永恒的紀念、二七塔今昔、城市記憶、繼往開來。我們依次進行參觀。每個展廳內都陳列有"二七"大罷工的各種歷史文物、圖片、文字資料,由此我們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革命先烈們的光輝事跡。
經過此次參觀活動,實踐隊員更加深刻地認識到,今日的歲月靜好乃是先輩們浴血奮戰換來的。作為革命精神的傳承者,我們理當自強不息,傳承革命精神,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。
“歸根情·老僑說”第二講在陳嘉庚紀念館學術報告廳開講 二七紀念館解說詞
關愛老僑 服務新僑
為向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獻禮
開展“歸根情·情暖歸僑僑眷”
暨“老僑說”僑課進校園授課活動
點擊圖片回顧啟動儀式
↓↓↓
系列活動正在持續中
7月5日
由廈門市僑聯與
華僑大學校團委、教務處、統戰部等部門
聯合指導開展的
“歸根情·老僑說”第二講
在陳嘉庚紀念館學術報告廳開講
新加坡歸僑,華僑博物院名譽院長陳毅明老師為100余名華裔留學生上了一堂特殊的僑課?;顒又荚谕ㄟ^“關愛老僑、服務新僑”的形式將新生代華僑與老一代華僑緊密聯系到一起,加強新僑學生對祖籍國的認同感和民族情懷。
參觀陳嘉庚先生事跡展館
在講座開始前,來自印度尼西亞、泰國、老撾、緬甸等國家的留學生參觀了陳嘉庚紀念館的展廳,通過“陳嘉庚生平”、“傾資興學,情系鄉國”、“紓難救國,民族之光”和“在陳嘉庚身邊——嘉庚現象誠毅同行”四個展廳的圖片、文字和音像資料全面了解了嘉庚先生的光輝一生。
陳毅明老師講座現場
參觀結束后,學生們聆聽了陳毅明老師做了題為《我心目中的陳嘉庚》的主題講座。陳毅明從陳嘉庚的生平講起,將他一生的奮斗分成創業海外、教育救國、抗日救國、教育建國四個階段,為學生們展現了一個更加立體、豐富的陳嘉庚形象。
陳毅明著重介紹了陳嘉庚抗日救國,號召海外華僑捐資捐款,他組織三千多名南僑機工回國抗戰的感人事跡。當陳毅明老師追憶這段歷史時,她哼唱著田漢的《告別南洋》幾度哽咽,情緒激動。
最后,陳毅明為學生講述陳嘉庚先生“傾家捐助辦學”的故事。她指出,陳嘉庚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規模宏大的校園和風光旖旎景區,更可貴的是體現為,一個大寫的中國人的精神遺產,一個始終保持民族自我,又善于放眼看世界的智者經驗。
來自緬甸的華裔留學生張慧慈表示,聽到陳毅明老師講到南僑機工在滇緬公路發生的歷史故事的時候,自己也被陳嘉庚先生和南僑機工的這種愛國情懷所深深感動。
了解僑情、凝聚僑心
維護僑益、發揮僑力
注意發揮老一輩華僑華人、華僑華人國內親友的橋梁作用,通過“老帶新、內聯外”的形式,引導華僑華人新生代以鄉情為紐帶,強化其歸屬感。
讓我們一起期待
“歸根情·情暖歸僑僑眷”系列活動
暨“老僑說”僑課進校園
授課講座第三講
歡
迎
關
注
廈門市
歸國華僑
聯合會
黑龍江樺川八女英烈冷云紅軍小學冷云紀念館小小解說員”競賽 二七紀念館解說詞
為傳承和弘揚冷云精神,讓冷云紅軍小學的紅軍娃們,人人知冷云、講冷云,2018年12月18日下午“八女英烈冷云”紅軍小學舉辦了“冷云紀念館小小解說員”競賽活動。經過近三個小時的激烈比拼,來自四年八班的王小樂、 四年六班的李興園、五年八班的董天浩等16名同學榮獲特等獎。
本次競賽由學校提供統一的解說詞,先由各班進行海選后再進入最后的決賽。經過激烈的初賽,來自一至五年級的四十五名小選手脫穎而出,勇敢地站上了演講臺接受選拔。比賽中,紅軍娃們淡定自如、神采飛揚、抑揚頓挫的解說表演贏得了評委的高度肯定。
此次競賽在政教處的精心策劃和組織下,在全體教師的支持和配合下獲得了圓滿的成功。追尋冷云的足跡,再一次接受紅色精神的洗禮,傳承紅色基因,作為新時代的少年兒童,我們全體冷云娃以冷云為榜樣,以革命先烈為榜樣,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,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。